股份分紅怎么算(解說開一家公司股份如何分配)
不懂股權就去創(chuàng)業(yè),相當于閉著眼睛在高速公路上飆車。有不少的合伙人在創(chuàng)業(yè)期間錯把股權當成了股份,卻殊不知這樣做,將會為企業(yè)后期的發(fā)展帶來很多的不便。
股權與股份一字之差,相信很多人都混為一談了,認為他們之間并沒有什么差別,那你就大錯特錯了,其實兩者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,但兩者無疑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。
今天就來為您詳細解析股權與股份的區(qū)別。
股權:企業(yè)的所有權,包括收益權、增值權、表決權、資產所有權等。
股份:所占股額的收益權。
分紅:簡單來說就是虛擬股,具有約定的分紅權。
舉例來說,有五個朋友合伙投資一家公司,出資資本100萬,5人各占20萬,就是各占20%的股份,同時按照出資比例來進行分紅,在這樣的設計之下,股權就是股份也是比較容易出問題的,那么該如何區(qū)別兩者之間的使用呢,假設這五個股東當中,有兩個是經營者,有三個人只出錢不干活,經營者可以提出約定,為了提升決策效率,避免內耗,他們倆要51%的股權,不過是依然按照出資比例進行分錢,所以股權就是所有權,而股份就是收益權。
先來說下股權和股份最大的區(qū)別在于:
股權一般是在工商登記的實股股東,公司在辦理很多變更時,需要所有的實股股東簽名。
股份一般不需要登記注冊,多數是與大股東簽訂契約,明確其擁有的權利、責任和義務。通常沒有實股股東的表決權,也不太參與實際的決策。
分紅也就是常說到的一種虛擬股份,據外界傳言說華為實行股權激勵并且全員持股,實際上華為員工擁有的基本上都是在職虛擬股份。通常,公司在內部虛擬一個總股數,然后通過出錢購買的方式派發(fā)給員工。員工得到的不是份額,而是一個股數。例如公司總股本5000萬元,折成5000萬股,員工甲出資10萬元,認購10萬股。
一般情況下,虛擬股份都是在職股,員工一旦離職就必須撤回。當然,不繳回也沒有用處。這種模式不受法律保護,只是用于內部團隊的頂層激勵設計。
如果說某企業(yè)老板想留住核心人才,這里也初步設想出了以下三種方法:
第一種:給每個高管半買半贈1%-3%不等的股權,并且約定為實股,到工商局登記注冊。
第二種:按公司估值,將資產定為1000萬股,每股1元,名為原始股,讓員工出資認購,代持在大股東名下,若離職則原值退回。
第三種:劃定主管及以上的干部,共同分享公司年度15%的利潤,在職有離職無。
這三種辦法,分別對應股權、股份、分紅。那么哪種模式更能符合老板的需要和預期?
其實我們的建議是針對不同的人群應有不同的模式,不可一刀切,不要用一種模式解決所有人的需求。
1、股權適合高層次、高價值的人才。
2、股份適合中高層次、高價值的人才。
3、分紅適合研發(fā)、業(yè)務、創(chuàng)造型的人才。
而且,三種方式可以組合運用,再加上約束,可以形成更強的激勵合力。
毋庸置疑,當下企業(yè)家們面對外部環(huán)境的壓迫和嚴峻的競爭力,不僅要懂得股權,更要學會靈活運用股權激勵內部人才,從而推動企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。
想要了解更多股權方面的問題,歡迎評論區(qū)留言加關注,您的反饋將會成為我們不斷創(chuàng)作的持續(xù)動力!